请输入关键字
新闻
通知
2023.06
15
第一期《中国高能物理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圆桌沙龙
系列活动 2023年6月9日,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中文简称“拉索”)对命名为GRB 221009A的伽马射线暴的最新观测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科学》杂志。鉴于此次爆发千年不遇的稀缺性,这个观测结果预期将在今后几十甚至上百年内将保持最佳。 高能物理领域成果频出,为满足公众对科学问题的探索欲与学习欲,“科学与中国”云讲堂与中科院高能所在高能所建所50周年之际,合作策划系列活动——《见微知著 中国高能物理深根繁枝50载》。 圆桌沙龙 本系列第一期《中国高能物理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圆桌沙龙特邀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詹文龙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王贻芳院士、陈和生院士、李惕碚院士和北京大学高原宁院士,共话中国高能物理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主持人介绍 詹文龙,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现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中国物理学会监事长,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主任。同时还担任“十二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CiADS)”和“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AF)”项目总指挥。 嘉宾介绍 王贻芳,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领导完成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的北京谱仪III(BESIII)的设计、研制、运行和前期物理研究。提出了大亚湾中微子实验方案并率领团队完成了实验的设计、研制、运行和物理研究,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入选美国《科学》杂志2012年全球十大科学突破,获得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提出并领导了江门中微子实验并为其设计研制了国产20吋新型光电倍增管。提出并领导了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的设计和关键技术预研。曾获周光召基础科学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潘诺夫斯基实验粒子物理学奖、“日经亚洲奖”、基础物理学突破奖、庞蒂科夫奖、未来科学大奖等,被授予泰国苏南纳里大学、德国波鸿大学名誉博士、意大利共和国指挥官勋章。 陈和生,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高能所所长、中国高能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亚洲未来加速器委员会主席、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专家组组长等。现任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主任。第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2017年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章。提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发展的科学目标和设计方案,担任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经理,按计划完成工程建设,达到设计指标,性能提高了100倍以上。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陈和生是中国散裂中子源的主要倡议者之一,担任工程指挥部总指挥和工程经理部经理,主持工程的设计和建设。2018年8月,散裂中子源工程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李惕碚,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清华大学天文系教授。在原子能研究所云南高山站进行了多年宇宙线研究。组织开拓了我国高能天体物理的实验研究,首次用气球载准直调制望远镜实现了对黑洞硬X射线的高精度成像,是我国首颗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的提出者和预研、背景型号与卫星工程的首席科学家(2000-2016)。建立了银河宇宙线产生高能γ射线源的统计模型并被观测证实。建立了准确处理稀有事例的置信分布方法。导出了对象-背景观测结果可靠性的计算公式,已成为天体物理、粒子物理等多学科研究中的一个标准方法。创立了对象重建的直接解调方法和研究时变现象的时域谱方法。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数据分析和宇宙学模型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曾获王淦昌物理学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中科院杰出成就奖。 高原宁,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物理学院院长,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现代物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高能物理实验研究。创建并领导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上底夸克实验(LHCb)中国组,在强子谱、重夸克偶素产生机制等研究中做出一系列突破性成果。2015年首次发现五夸克粒子,入选美国物理学会期刊Physics发布的年度标志性进展和英国物理学会期刊Physics World发布的年度重大突破。2017年首次探测到双粲重子,入选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获中国物理学会王淦昌物理奖、陈嘉庚科学奖。现任中国物理学会物理教学委员会主任、高能物理分会副主任,北京物理学会理事长等。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国家开放大学 协办单位: 《现代物理知识》、中国科学院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清华大学理学院 编辑:花明
2023.06
03
中国科学院启动2023年“科学人生·百年”主题宣传活动
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5月28日在北京启动2023年“科学人生·百年”主题宣传活动,围绕今年诞辰百年的15位院士开展系列主题宣传,同期举办的院士风采展全国巡展也正式拉开序幕。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常进院士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指出,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60多年来,广大院士团结带领全国科技工作者,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努力奋斗。当天启动“科学人生·百年”主题宣传活动,回顾诞辰百年院士的奋斗故事,传承与发扬他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号召科技工作者向老一辈科学家学习,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具有特别的意义。 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主任胡海岩院士介绍说,“弘扬科学精神,倡导优良学风”是该委员会的重要职能之一,自2017年开始,围绕历年的百年诞辰院士群体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活动。今年有15位中国科学院院士迎来百年诞辰,包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相关基础科学领域的奠基者、培养一代代科学人才的大师等,他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中,为新中国科技事业的自立自强奉献了毕生心血,无不体现了科学家精神。 启动仪式上,中国科学院原党组副书记郭传杰,李四光院士外孙女、邹承鲁院士和李林院士之女邹宗平,分别以“为人治学见精神——我的亲历亲见或亲闻”“无悔的选择”为题做科学家精神主题报告。报告结束后,参加启动仪式的代表参观2023年“科学人生·百年”院士风采展首展。 活动当天,“科学人生·百年”专题网站(http://kxrsbn.casad.cas.cn)同步上线,该网站撷取每位百年诞辰院士的箴言语录、科学故事、影像资料等,多角度、立体化展现他们孜孜以求、献身科学的精彩人生。 中国科学院学部自2017年起组织 “科学人生·百年”系列宣传活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作为工作支撑单位,已连续成功举办6届活动,面向社会公众系统展示了139位院士的科学成就和风采风范。2023年“科学人生·百年”主题宣传活动启动后,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还将陆续在全国范围内的科研院所、高校、中小学校、展览馆、图书馆等地组织院士风采展展出,在各大网络融媒体平台展示院士宣传短视频,与院士所在单位共同组织纪念活动,以推动公众走近院士、了解院士,并从院士们的科学人生经历中获得智慧和启迪。 启动仪式现场
2023.05
13
你有一封来自文献中心的活动邀约 | 中国科学院第十九届公众科学日
(一) 线下活动 活动时间:2023年5月13日 活动地点:中国科学院学术会堂一层展厅、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二层展厅 微信扫码报名 通过小程序报名此次活动 1.与祖国同行 与科学共进——走进中国科学院事业发展史 参观“中国科学院院史馆”,了解中国科学院与祖国同行、与科学共进的发展历程。 2.遇见科学 预见未来——探访中国科学院科技成就展 参观“中国科学院科技成就展”,了解中国科学院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方面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3.国之脊梁——院士百年科学人生读书分享会 《国之脊梁——中国院士的科学人生百年》读书分享会,阅读院士故事、分享感悟、获赠图书。 4.听科学故事 品科学人生——档案里的新中国科技 联合中科院档案馆展播《档案里的新中国科技》系列短视频,讲述科学家背后的故事、传播科学家精神。 5.科学知多少——互动答题小游戏 参与互动答题游戏,回答问题可赢取奖品。 (二) 线上活动 关注“中科传播”微信公众号 通过公众号和视频号直播 01中科传播公众号 02中科传播视频号 6.大咖讲科普——听袁亚湘院士“漫谈数学” 我们从小学习数学,然而数学是什么?数学这个名字从何而来?数学又在哪些领域有着十分广泛和关键的应用?目前公众对数学存在哪些误解?本期讲座将邀请中科院院士袁亚湘带我们漫游数学世界。 (1)直播时间:2023年5月14日10:00 (2)主讲嘉宾:袁亚湘,中国科学院院士 (3)讲座内容:袁亚湘院士带我们解密数学的世界 7.成果小科堂——云游中国科学院科技成就展 (1)推送时间:2023年5月10日——5月15日 (2)视频内容:通过“成果小科堂”系列短视频,网上探秘中国科学院科技成就展
2023.03
11
今日直播 | “科学与中国”云讲堂:漫谈力学
在我们生活中,力无处不在。 什么是力学? 力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力学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 力学相关研究在中国如何发展? 动力学有哪些细分领域? 都开展何种研究? 本期“科学与中国”云讲堂特邀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力学系胡海岩院士,带我们一起了解力学那些事儿! 直播时间: 2023年3月11日(周六)9:30 直播平台: 中科传播微信视频号(直播届时开启): 主讲人介绍: 胡海岩 院士 胡海岩,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与航空、航天科技相关的动力学与控制研究,在振动控制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结构碰撞振动理论及应用、结构颤振主动控制、纳尺度结构波动分析、多体系统动力学等领域做出重要贡献。 主持人介绍: 段玉龙 北京广播电视台知名广播节目主持人、科学节目制作人,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得者,北京科普宣传大使。 有奖互动 观看讲座的同时也欢迎大家长按识别二维码,参与“力学原来这么有趣”趣味互动,完成探索之旅吧。参与互动还有机会赢取丰厚奖品,《力学史杂谈》等你来拿! 有奖互动时间为2023年 3月11日——3月14日 心动了吗? 还等什么, 一起来参与答题赢取奖品吧!
2022.10
27
中国科学院科学节里的这个展,不来“打卡”就亏了!
最近,在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开了一个展,里面能看到哪些“宝藏”?先跟我们去一探究竟! 没错,这就是中国科学院科技成就展 你可以在这里看到341个创新成果展项 生命从无到有的过程 地球深部的探测利器 揭开微观世界神秘面纱的大科学装置 深空探测的科学卫星 挖取月壤的神秘钻杆 能够把实验室搬到太空的空间科学实验柜 潜到海底一万米的载人深潜装备和一万米深被压缩的杯子 水下火炬接力机器人 液态金属 机器人化制造装备 -271℃的大型低温制装备 “人造太阳” 人工合成淀粉 丹参多酚酸盐等新药 半月板损伤修复等再生医学 重离子精准治癌技术及装置 在“两弹一星”等国家重大工程和设施建设中解决的多个技术难题 ...... 中国科学院科技成就展由中科院主办,中科院科学传播局、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组织实施,以时代与历史的视角,国家战略与人民需求相结合的思路,通过序厅、“与祖国同行,与科学共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重大工程和设施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开放合作、协同创新""党建与创新文化”“互动交流区”10个板块,细细讲述、集中呈现中国科学院的发展历史、70余年来特别是近10年取得的重大创新成果,充分展现中科院作为科技创新“国家队”“国家人”,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发挥建制化、体系化优势,攻坚克难,完成国家使命的决心、定力和成就。展览在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弘扬科学精神,引导更多青少年学科学、爱科学,营造全社会崇尚科学的良好氛围。 科技成就展充分彰显时代性,体现科学性、互动性和趣味性,以实物展示、沉浸式体验、场景化布置、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呈现341个创新成果展项,从宇宙起源、地球演化、生命奥秘、物质微观结构、基础前沿交叉领域,到深空、深海、深蓝等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重要领域,再到“双碳”、制造强国、乡村振兴和美丽中国等领域,同时也包括关乎人民生命健康领域和国家重大工程和设施建设。 此外,展览设有供参观者操作的模拟装置,公众可以通过海底操纵杆来探索“海底”的奥秘,通过1:1比例搭建空间站科学实验柜进行触摸交互;展览引入3D技术,使公众以第一视角、置身其中感受中科院在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中解决的技术难题;展览充分考虑个性化需求,创作多版本讲解词,制定精准参观方案,并精选科研成果和团队的新闻报道制作二维码,辅助观众了解展示内容,努力为公众带来丰富、美好的参观体验。
2022.10
27
中国科学院科学节2022——文献情报中心活动概览
中国科学院将于10月29日至11月6日举办“中国科学院科学节·2022”,活动以“嗨,科学!——好奇探索未知,科学连接未来”为主题,在院属各单位举办百余场形式多样的活动。文献情报中心在本次科学节活动中,组织了多项内容丰富的特色品牌活动,敬请各位大小朋友们关注和体验! 1 走进“中国科学院科技成就展” 以“四个面向”为主线,集中展示中科院重大创新成果,通过丰富的实物和模型、真实的场景还原、有趣的多媒体互动带你360度沉浸式体验,点燃对科学的热爱。 活动时间:2022年10月29日,9:30、14:00提供专场讲解。 活动地点:文献情报中心二层展厅 扫描关注“中科传播” 预约观展 2 “中国科学院科学节”主场活动参展 (1)“创新展”:组织“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探索一号”、“太极一号”、“深部能源智能导钻”、“人造太阳EAST”、“科学号科考船”、“‘黑土粮仓’示范工程”、“大科学装置VR”、“科技支撑‘双碳’计划”等展品参与“创新展”主场活动,让公众走进中科院重大科技成果,感受科技的力量。 展区位置示意图 (2)“科学之美”:组织“科学人生·百年”专题展参与“科学之美”主场活动,集中呈现20位百年诞辰院士的科学成就和照片风采,让公众了解科学家故事、感悟科学家精神。 活动时间:2022年10月29日-10月30日 活动地点:植物研究所(国家植物园南园) 扫描关注“科学大院” 预约主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