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院史回眸 | 中国科学院学部的咨询评议工作

中国科学院学部的咨询评议工作主要针对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中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同时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接受部门、行业、地方以及国家重要学术机构有关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的委托咨询。为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起到了参谋作用,一些报告对制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使命担当,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与科学决策

在过去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科学院学部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国民经济建设以及社会发展承担了大量重大决策咨询任务,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部承担的第一项最重要咨询评议任务是组织学部委员参与国家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简称“十二年规划”)的制订。“十二年规划”主要以技术科学部、物理学数学化学部、生物学地学部等3个学部为基础,在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的领导下,集中了全国600多名各方面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开展对草案的制订和审查。规划依据以“任务带学科”的基本原则,确立了57项科技研究的重点任务及发展基础学科的“若干基本理论的研究”任务。1957年又提出建立当时处于空白或薄弱状态而又紧迫需要的新兴技术的四大紧急措施,包括计算机、半导体、无线电电子学和自动化技术等,为我国高技术的发展和两弹一星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二年规划”奠定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基础。此后,在每一次重大的国家科技规划过程中,学部委员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1956年6月14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前排)毛泽东(左5)、周恩来(左4)、朱德(右6)、陈云(右5)、林伯渠(右4)、邓小平(右3)、聂荣臻(右2)等在中南海与参加制订全国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的全体学部委员和科学家合影。(图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学部)

1963年在“十二年规划”提前完成的情况下,国家组织制订1963—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分别参加了国家科委和国防科委两个系统的规划工作。
1990年,中国科学院学部接受原国家科委委托对《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要》提供咨询服务。各学部积极组织,广泛、深入地征集院士们的意见,提出了百余条具体意见供国家科委参考。

90年代初,原国家计委主持制订“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之始,即委托学部对计划的指导思想、总体布局、重点领域、重大项目等提出咨询意见。

学部还完成了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委、省市委托的《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攀登计划A、B)》、《国家“九五”科技计划和2010年科技规划》、《“863”计划CIMS项目评估》、《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等几十项重大咨询任务,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了大量的科学依据,为国家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提出了大量的宝贵建议。

地学部黄河断流考察组孙鸿烈、张宗祜、刘昌明院士等人在宁夏黄河边考察(图片来源于网络) 

2001年国家计委委托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对“十五”高技术产业化规划进行咨询,两院紧密合作,提出了信息技术等7个领域的咨询报告,为国家计委制订规划提供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科学依据。

2003年8月,国家发改委委托学部对“十一五”规划中的六方面重大问题进行咨询研究。学部组织专门人员,分别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总体思路”等重大问题进行了研究,向发改委提出了体现前瞻性、突出全局性、具有针对性的研究报告,为编制和实施好“十一五”规划做出了贡献。

党的“十八”以来,学部工作结合新时期国家战略决策需求,组织并参与系列重大咨询项目研究。例如,2021年,学部设立“中国碳中和框架路线图研究”重大咨询项目,围绕9个专题开展研究,组织百余位院士专家深入研究并形成了《统筹全国力量,尽快形成面向碳中和目标的技术研发体系》咨询报告,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认可。2021年启动的“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重大咨询项目,150余位院士专家深度参与研究并形成了《关于制定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的若干建议》咨询报告。

2012-2022年,学部新设立咨询研究课题290余项,完成并向国务院报送212份咨询报告,院士建议50多份,许多报告和建议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部分重要意见或建议在国家重大战略规划、重要法律法规、重大战略部署中得到采纳。

二、建言献策,推动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

1981年5月第四次学部大会期间,谢希德等89位学部委员联名给中央领导写信,建议在我国实行科学基金制。1982年,国务院批准设立了面向全国的中国科学院科学基金会。1986年2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国务院的通知,在科学基金会基础上成立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学基金制的实施,促进了我国自然科学基础性研究工作的稳定发展,促进了科学水平的提高和优秀人才的成长。

1982年3月,卢嘉锡主任和严东生、谢希德副主任(中排左、中、右)主持中国科学院科学基金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图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学部) 

1986年3月3日,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4位学部委员联名向党中央提出跟踪世界战略性高技术,加速发展我国高技术的建议,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制定并组织实施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即“863”计划)。后来的实践证明,“863”计划对促进国家经济和高技术产业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和显著效益。

1996年3月,“863计划”的四位倡议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左起)在“863计划”实施十周年纪念会上合影(图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学部) 

1992年9月,张光斗、王大珩、师昌绪、张维、侯祥麟、罗沛霖等6位学部委员提出“早日建立中国工程与技术科学院”的建议,经国务院批准,于1994年正式成立了中国工程院。30位中国科学院院士被选聘为中国工程院的首批院士,为中国工程院的建设和促进国家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贡献。

中国工程院成立五周年时六位倡议人(左起:罗沛霖、王大珩、张光斗、侯祥麟、张维、师昌绪)合影(图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学部) 

三、产学研结合,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学部在承担国家需求咨询工作的同时,还把为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紧密结合地方政府需求,通过座谈研讨、汇报交流、实地考察等方式,组织院士开展咨询,从科技促进经济发展和科技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向地方政府提出多方面的建议。为促进成果转化和院士研究开发工作与企业的合作,与地方政府举办院士与企业创新咨询洽谈活动和院士科技成果推介会。结合地方的需求开展的这些工作,受到了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欢迎,如2003年12月,受广东省委托组织开展的“广东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咨询,得到广东省领导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成为省委省政府战略决策的重要依据。目前,为地方政府的科技决策进行咨询已成为了学部咨询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学部还重视发挥院士群体的智慧,努力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学部组织院士和专家为一些省、市制订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进行咨询评议,有针对性地组织举办科技论坛讲座和院士报告会,协助院士将科技成果在地方进行转化等,对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如2006年学部与新疆科协联合启动的“天山南北院士行”主题科技活动,每年举办一次,至今已持续10余年。学部组织院士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产业结构调整等提出咨询建议,取得了良好效果和丰硕成果,已经形成并上报了“新疆地下水和地表水联合开发利用的建议”、“新疆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绿桥系统—天山北坡与准噶尔荒漠生态保育和新产业带建设”、“研发可食植物药用产品推动新疆综合经济发展”、“新疆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等咨询报告。

2009年6月6日“天山南北院士行”主题科技活动在乌鲁木齐科技馆正式启动。50多位院士、专家与地方政府领导进行座谈,共商新疆发展大计。(图片来源于网络) 

几十年来,中国科学院学部作为国家最高科技咨询机构,始终把咨询评议工作等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在国家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中有效地发挥了国家科学思想库的独特作用,做出了重大创新性贡献。 

参考文献:

[1]吕青,钱莹洁,李雪,方一兵.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工作的演进及特点[J].智库理论与实践,2022,7(03):100-108.

[2]申倚敏,盛海涛.学部咨询在国家科技发展中的重大作用[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5(01):19-22.

[3]林畅.中科院学部发挥国家科学思想库作用若干咨询项目受党中央国务院好评[J].科学新闻,2000(22):6-7.

[4]盛海涛,韩存志.中国科学院学部 国家科学思想库国家最高科技咨询机构[J].科学新闻,1999(32):22-23.

[5]改进和完善学部的咨询工作——四位学部委员访谈录[J].中国科学院院刊,1991(03):249-250.

[6]张玉台.充分发挥学部委员对国家重大科技决策的咨询作用[J].中国科学院院刊,1990(02):127-128.

上一条:院史回眸 | 中国科学院的开放实验室和研究所
下一条:院史回眸 | 中国科学院大量派遣人员出国留学和进修(20世纪70-8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