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年度巡展2013”开幕
7月23日上午,“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年度巡展2013”在中国科学技术馆正式开幕。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副书记程东红,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方新、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吴建国,以及科技部政策法规司、中国科协科普部、北京市科委、北京市科协、中国科技馆的领导同志出席了开幕式。参加开幕式的还有来自中科院机关有关局、京内外有关所的领导和科研人员,以及参加中科院有关所夏令营的学员、科技小志愿者团队成员等。
白春礼院长在讲话中强调了习近平总书记7月17日在中科院考察时提出的“四个率先”的要求,并指出这为我国、中科院科技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对我国科技界、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巨大的鼓舞和鞭策。
白春礼在讲话中指出,中科院作为科技创新的“国家队”,是促进科技发展、服务国家创新的战略科技力量,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着骨干引领作用。目前,中科院正在深入实施“创新2020”,确立了“民主办院、开放兴院、人才强院”的发展战略和出重大创新成果、出杰出创新人才、出深刻创新思想的战略使命,着力构建科研院所、学部、教育机构“三位一体”紧密结合的组织架构。
白春礼表示,长期以来,中国科学院广大科技工作者紧紧围绕我国战略需求,瞄准科技前沿,致力于科技创新,厚积薄发,科学研究不断取得新突破。这些科研成果在推动科学研究事业内生发展的同时,也为全面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提供了重要的科普资源,孕育了熠熠生辉的科学精神,成为增强民族创新自信的重要营养。
最后,白春礼强调,中国科学院将进一步发挥高端科普资源优势,推动科学研究与科学传播工作的协同发展,努力成为科学传播的“国家队”,助力中国梦的实现。
开幕式上,中国科学技术馆馆长束为致欢迎词,上海分院副院长张旭代表成果单位发言。白春礼院长、程东红书记,方新副书记共同为展览开幕。
本次展览是中科院第二届科技创新年度巡展,分为实体展和网络展,内容包括基础前沿科学、重大科技任务、科技转移转化成果3大类21项。自2012年以来,中科院一批基础前沿科学成果脱颖而出,如:大亚湾中微子实验首次发现第三种中微子振荡模式、“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研究获得重大突破、干细胞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等,在国际上引起较大反响。若干重大科技任务成果丰硕,如:助力完成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交会对接重大任务、成功研发“蛟龙号”控制系统和声学系统、正式交付使用“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等,不负国家和人民的重托。多项科技成果惠及民生,如:三万吨/年稀土异戊橡胶生产技术成功应用,地奥心血康胶囊获准欧盟注册上市,抗抑郁、抗肿瘤、抗乙肝病毒等创新型药物研发取得新进展等,取得重大社会效益。
本次展览综合展示了中科院最新科研进展与成果,以图片、互动展品、科普动漫、视频为主进行实体展,同时以网络、微信、微博等形式综合呈现,旨在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拉近科学与公众的距离,也期望从一个侧面展示中国科技事业的前进步伐。
本次展览由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筹)、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中国科学技术馆等联合承办,北京地区的展览将于8月31日结束并将在中科院多个分院开展为期3个月的巡展工作。
开幕式结束后,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戴希为现场观众做“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与无耗散电输运现象”专题报告。展览期间,还将组织“浮空器的发展及其应用”、“幽灵粒子——中微子探秘”、“遥视大地,感知中华”等“科学讲坛”专题科普报告。
白春礼院长宣布2013科学展开幕
何林书记主持科学展首场科普报告
报告嘉宾戴希
活动现场
白春礼院长参观中在操作展台模型
中央电视台记着在现场采访小观众
展览现场
观众在参观展览
小观众们 兴致盎然的在操作展览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