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症:基因、环境与人体系统”专题科普讲座成功举办
6月13日,文献情报中心特邀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雷红星研究员做客“科学人讲坛”,为来自社会各界的听众朋友带来了一场题为“阿尔茨海默症:基因、环境与人体系统”的精彩科普讲座,文献情报中心党委书记何林出席活动并为雷红星研究员颁发了“科学人讲坛”特邀嘉宾聘书。
雷红星研究员毕业于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获得生物化学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从事了多年的科学研究,现为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百人计划”引进回国的研究员,研究方向主要为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阿尔茨海默病,通过对基因组、转录组和表观遗传数据的分析,揭示疾病机理,发现药物靶标以及辅助临床诊断的方案。
雷红星研究员从三方面展开了讲述,首先为大家介绍了阿尔茨海默症的基本背景知识。阿尔茨海默症自1906年首次被描述,它通常分为两类,30-60岁发作的称为早老性痴呆,这类患者通常由遗传因素引起;65岁以后发作的称为老年性痴呆,这部分患者的患病通常是由基因、环境、和人体系统的综合性影响导致。患者表现出从记忆缺失逐步过渡到完全丧失自理能力,患病风险也和年龄增长、性别、教育程度相关。接着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对阿尔茨海默症的研究成果,例如现在比较受到关注的APOE基因对阿尔茨海默症的影响、睡眠对清除神经元斑块和缠结等作用以及目前时髦的“吸血鬼疗法”等。最后,雷红星研究员向大家介绍了他近年来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阿尔茨海默症的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如19P染色体区段在阿尔茨海默症发病进程重大活跃程度、血管性老年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症的关系以及阿尔茨海默症进程中脑部基因表达的特征等。
雷红星研究员的讲座内容丰富,妙趣横生,让我们原本对阿尔茨海默症的认识大大拓宽,从简单的“老年痴呆”拓展到了更多方面。
在讲座的互动交流环节,听众们踊跃提问,雷红星研究员一一作答,并就怎样预防阿尔茨海默症与大家做了深入的交流。
作为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科学文化传播的特色品牌,“科学人讲坛”创办于2008年,迄今已经举办了百余场讲座,来自国内外的院士、知名科学家应邀登上讲坛。欢迎大家持续关注我们未来讲座的内容预告,积极参与科学人讲坛,让科学知识与科学普及结伴,科学前沿与科学生活交融,开阔我们的科学视野,扩展我们的科学知识,丰富我们的科学生活。 (科学文化传播中心)
雷红星研究员演讲
活动现场
何林书记为雷红星研究员颁发科学人讲坛特邀嘉宾聘书
医学专业人士与雷红星研究员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