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科学人讲坛”成功举办 2016年“世界读书日”专题讲座
时间: 2016.04.25

 “科学人讲坛”成功举办 2016年

“世界读书日”专题讲座

   

      4月23日,第22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文献情报中心“科学人讲坛”特别策划了一期优秀科普图书的品鉴会,特邀北京师范大学田松教授与听众共同分享了被称为“20世纪自然写作领域十大好书之一”的《沙乡年鉴》。文献情报中心何林书记出席并为田松教授颁发了“科学人讲坛”特邀嘉宾聘书,60余位社会各界朋友慕名前来参加了本次活动。

     田松,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科学史与科学哲学教授、哲学博士、理学博士、富布莱特学者,做过大学物理教师、报社采编、电视策划、专栏作家,曾先后在北京大学做博士后工作,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著有《警惕科学》、《一触即崩》、《神灵世界的余韵——纳西族:一个古老民族的变迁》和《有限地球时代的怀疑论——未来的世界是垃圾做的》等著作。

       讲座分为五部分,田松教授首先与大家分享了《沙乡年鉴》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的生平,青年利奥波德在耶鲁大学取得林业硕士学位后做了多年的美国联邦林业官员,其后在威斯康星大学担任教授直至去世。1935年,利奥波德在威斯康辛河畔的沙乡购买了一处废弃的农场,而《沙乡年鉴》这本文集,便是他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的结晶。田松教授收集了《沙乡年鉴》的英文原版以及中文译著的多个版本,并向大家展示了他的收藏。

     接着,田松教授向大家介绍作者在本书序言中提出的主旨观点:什么样的生活是好的生活?“能有机会看到大雁比看电视更为重要,能有机会看到一朵白头翁花就如同言论自由一样,是一种不可剥夺的权利。”   

    田松教授深入阐述了作者在书中表达的生态学自然观:世上万物并非机械的关联,而是有机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各个物种相互依靠,相互依赖,构成巨大的生物链。不仅生命之间、生命与其环境——阳光、空气、水、土壤之间,都有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关系。在大自然中,没有任何一个物种可以脱离其它物种而独立存在。而利奥波德提出的“土地伦理”扩大了这个共同体的界限,它包括土壤、水、植物和动物,或者把它们概括起来:土地。简言之,土地伦理就是要把人类在共同体中以征服者面目出现的角色,变成这个共同体中平等的一员和公民。它暗含着对每个成员的尊敬,也包括对这个共同体本身的尊敬。

    讲座最后,田松教授告诉人们: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上不只有人类,地球上的其它物种与人类一样具有同样的权利。人类是整个地球上最强大的物种,应该对生物圈承担着更多更大的责任。

     田松教授的讲座引起了现场听众的强烈共鸣,在互动环节,听众朋友也与田松教授对经济发展与环境破坏之间的矛盾平衡以及社会发展的理念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选择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作为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科学文化传播的特色品牌,“科学人讲坛”创办于2008年,迄今已经举办了百余场讲座,来自国内外的院士、知名科学家应邀登上讲坛。欢迎大家持续关注我们未来讲座的内容预告,积极参与科学人讲坛,让科学知识与科学普及结伴,科学前沿与科学生活交融,开阔我们的科学视野,扩展我们的科学知识,丰富我们的科学生活。 (科学文化传播中心)

 

 

             田松教授精彩讲述“20世纪自然写作领域十大好书之一”的《沙乡年鉴》

 

 

                                  慕名而来的听众参加了“世界读书日”专题讲座活动

 

 

                                                     听众现场在交流书中观点

 

 

                                                      听众朋友与田松教授交流

 

 

                                    何林书记向田松教授颁发“科学人讲坛”特邀嘉宾聘书

 

上一条:2016“科技梦·中国梦——中国现代科学家主题展”巡展中科院站在文献情报中心开幕
下一条: “冲动性消费的人格诱因”科普讲座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