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宫到空间站:载人航天中的科学研究”
科普讲座成功举办
举世瞩目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于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09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10月22日,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战略规划室副主任张伟研究员做客文献情报中心“科学人讲坛”,与来自周边社区、学校近百名听众分享了我国载人航天中的科学研究,文献情报中心党委书记何林出席活动并为张伟研究员颁发了“科学人讲坛”特邀嘉宾聘书。
张伟研究员,曾在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任教8年,在英国伯明翰大学访问研究1年,现任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战略规划室副主任,近年来主要从事载人航天发展战略研究和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论证等工作,作为骨干参与我国载人航天中长期发展规划论证、航天强国战略研究等,组织开展我国载人空间站应用任务论证。
为什么要基于载人航天来开展科学研究呢?张伟研究员首先从载人航天的定义、优势谈起。航天的微重力环境在燃烧、压力、无容器材料制备等方面有独特优势;航天环境的轨道高度适合开展地球、天文观测和空间物理研究。而有了人的参与,将更便于进行实验操作、设备维修维护与升级。接着,又为大家介绍了美国、欧盟等国的载人航天科学研究发展及应用。1981-1993年间美国用航天飞机进行了数百项科学研究;2001年至今,多国参与建设的国际空间站共进行了1900多项科学实验,超过1600名科学家参与其中的工作,在微重力流体与燃烧、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空间天文观测等取得了大量成果。
回顾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从1993年神舟一号开始,分别在地球观测及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科研成果。而本次天宫二号将在轨开展的相关科学研究包括:基础物理、空间天文、微重力流体物理、空间生命科学、对地观测和空间科学等领域,将会搭载空间冷原子钟、空-地量子密钥分配与激光通信技术、伽马暴偏振探测、液桥热毛细对流研究等实验设备。
张伟研究员精彩的演讲激起现场听众的热烈反响,大家纷纷举手提问,就他们关心的太空3D打印、航天员是否需要学习很多知识等问题与嘉宾交流。张伟研究员表示未来人类将开启载人探月之旅、载人火星之旅,将会选拨更多的科学家和学者作为航天员参与到航天事业当中,他鼓励在场的小朋友们认真学习,努力锻炼身体,未来也为我国的航天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作为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科学文化传播的特色品牌,“科学人讲坛”创办于2008年,迄今已经举办了百余场讲座,来自国内外的院士、知名科学家应邀登上讲坛。欢迎大家持续关注我们未来讲座的内容预告,积极参与科学人讲坛,让科学知识与科学普及结伴,科学前沿与科学生活交融,开阔我们的科学视野,扩展我们的科学知识,丰富我们的科学生活。
张伟研究员演讲
活动现场
认真聆听报告的中学生
听众与嘉宾交流
何林书记向张伟研究员颁发“科学人讲坛”特邀嘉宾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