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的故事 | 程开甲

程开甲在空中核爆炸的高速摄影工号看试验胶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程开甲(1918.8.3-2018.11.17),物理学家。194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1948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顾问,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教授,第二机械工业部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长,国防科工委核实验基地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及基地副司令员,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科技委常委、顾问。中国核武器研究的开创者之一,在核武器的研制和试验中作出突出贡献。开创、规划领导了抗辐射加固技术新领域研究。是我国定向能高功率微波研究新领域的开创者之一。出版了我国第一本固体物理学专著,提出了普遍的热力学内耗理论,导出了狄拉克方程,提出并发展了超导电双带理论和凝聚态TFDC电子理论。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荣获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9年获“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只有创新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1962年夏,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有了重大进展,将面临试验问题。当时,程开甲担任九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前身)副所长,奉命准备原子弹的靶场试验。那时,他们对核试验理论和技术的认知是一片空白,仅有的建议是采用空爆方式。程开甲分析研究了实际情况,打破框框否决了建议,提出原子弹试验应先做地面爆炸,以后再做空中爆炸试验。得到批准后,他主持制定了《关于第一种试验性产品国家试验的研究工作纲要》及《急需安排的研究课题》,提出并组织了与全国数以百计的科研院所、学校工厂的大协作,完成了96个研究课题和各种型号的试验设备;设计了百米高塔的爆炸方案;提出了力学、光学、放射化学3种手段为主的联合定爆炸威力的方法。随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取得成功,他们也获得了大量数据。


1963年,在遏制中国核能力的《部分核禁试条约》签订的形势下、我国全面准备首次核爆炸试验的同时,程开甲认识到地下核试验方式的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和优点,就坚持排除干扰、坚持推进尽快开展地下方式的核试验,同时进行地下核试验的前期研究和准备工作。地下核试验的尽早进行,也使我国在国际关系中处于主动地位。


核试验是一项高难度、综合性大规模国家级试验工程。在我国准备核试验的初期首先要建设一支队伍,程开甲等一开始就突破了仅完成爆炸任务的约束,前瞻性地确定了九所需要的学科和技术力量配置,在上级首长和机关的有力支持下,克服重重困难,创建了具有爆炸力学、光学、核物理、电子技术、放射化学、试验安全、地质学和技术保障等学科且专业配套的研究所,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核爆炸理论和核试验技术体系。程开甲以开拓创新的精神,要求科研人员和参试人员不要只做锦上添花的事,要提高科研水平去攻关,最后圆满完成核试验任务。


通过创新性的科研和试验,九所为核试验事业培养出了一支能吃苦、能战斗、能创新的高水平核试验人才队伍。他们独立研究、技术创新,能作长远打算,能早发现问题、早提出问题,做到早解决问题。几十年来,九所取得了大量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先后成长了10位院士。 

参考文献: 

1.程开甲.只有创新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N].人民日报,2017-06-07.

2.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主编.中国科学院院士画册:数学物理学部分册[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

上一条:“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的故事 | 彭桓武
下一条:“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的故事 | 黄纬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