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的故事 | 邓稼先


在四川梓潼第九研究院办公室(1984年)
(图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院士画册:数学物理学部分册》) 


邓稼先(1924.6.25—1986.7.29),核物理学家。生于安徽怀宁。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50年获美国普渡大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曾任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等职。1958年以来组织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了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迈开了中国独立研究设计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组织领导了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的研究,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与试验工作。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在组织领导与规划中国新的核武器工作中作出了重要贡献。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1987年、198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4项,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94年获求是基金杰出科学家奖,1999年被国家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许身国威壮山河】


1986年6月24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同时刊登了大字标题《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文章,文中盛赞他“名字鲜为人知,功绩举世瞩日”。35天后,邓稼先,这位我国核武器理论的奠基者、开拓者,我国研制核武器技术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的杰出核科学家,不幸与世长辞。

为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新中国的国防能力和国际威望,党中央决定研制核武器。1958年春,刚满34岁的邓稼先欣然接受了这项光荣任务。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解决理论计算数据问题,是进行核弹爆轰试验的前提。1959年6月,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了中苏双方签订的关于国防新技术的协定,拒绝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样品和生产原子弹的技术资料,并断言“离开外界的帮助,中国20年也搞不出来原子弹!”在没有资料、缺乏试验条件、自然环境恶劣的情况下,邓稼先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愤图强的精神,挑起了探索原子弹理论的重任。原二机部部长刘杰曾打过一个比方:“中国研制核武器的龙头在二机部,二机部的龙头在九院,九院的龙头在理论部。”邓稼先可以说是中国原子弹理论设计的“龙头”。

邓稼先选定了中子物理、流体力学和高温高压下的物质性质三个方面作为主攻方向,与其他年轻科研人员一起,运用手摇和电动计算机、算盘和钢笔等最原始的工具,进行夜以继日的繁重数学计算。选对主攻方向,使“龙头”昂起来,是邓稼先为中国原子弹理论设计工作作出的最重要贡献。

在遇到一个苏联专家留下的核爆大气压的数字时,邓稼先在周光召的帮助下,以严谨的计算推翻了原有结论,从而解决了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数学家华罗庚后来称,这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成果。

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举国为之欢庆,举世为之瞩目。而这颗原子弹,就是由邓稼先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随后,他又投入到氢弹的研制工作中。按照他和于敏提出的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从突破原子弹到突破氢弹,同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4年的时间相比,我国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邓稼先总结了百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和周光召合写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研究总结》,这是一部核武器理论设计的开创性著作,不仅对以后的理论设计发挥着指导作用,而且还是培养科研人员入门的教科书。

邓稼先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他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候出现在第一线,身先士卒,奋不顾身,勇担风险。在我国进行的前32次核试验中,他一共指挥了15次。在核武器插雷管、铀球加工等危险时刻,邓稼先一直坚持与操作人员一起工作。这种不怕牺牲不惧风险的大无畏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位科研人员。

1979年的一次氢弹试验中,飞机空投下氢弹,降落伞却没有打开,氢弹从高空直接摔到了地上。正在现场指挥、时任九院院长的邓稼先不顾阻拦,“你们谁也不要去,这是我做的,我知道。你们去了也是白受污染”。他冲进试验场,希望第一时间找到原因。他明白弹头里装的钚239的辐射有多厉害,但他也知道,这一颗弹头的造价有多高,国家投入有多少。他心里没有自身安危,只有国家利益,把国家的事业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

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氢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几乎所有的化验指标都不正常,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白细胞内染色体已经呈粉末状。但邓稼先仍坚持工作,又回到基地继续指挥核武器试验。

长期从事核试验工作,使邓稼先的身体受到严重辐射。1985年7月,他被检查出患了直肠癌,他平静地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他进了医院,再也没能走出来,住院363天,动了3次手术,一直疼痛不止。即使这样,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占据邓稼先脑海全部的仍然是中国的核事业,忍着病痛和核物理学家于敏共同书写了《中国核武器发展规划建议书》,赶在全面禁止核试验之前,使中国的核武器发展达到了实验室模拟水平。

1986年7月29日,积劳成疾的邓稼先被癌症夺去生命。在生命最后一个月里,他28年的秘密经历才得以披露。邓稼先曾说,“假如生命终结之后能够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 

参考文献:

1.“两弹元勋”邓稼先[N].人民日报,2006-1-4.

2.黄涛.邓稼先:如果有来生,我还选择中国[N].学习时报,2021-9-29.

3.童璟.邓稼先院士:许身国威壮河山[J].今日科苑,2017(01):14—25.

4.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主编.中国科学院院士画册:数学物理学部分册[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

上一条:“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的故事 | 赵九章
下一条:“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的故事 | 王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