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的故事 | 赵九章

1958年赵九章在苏联考察卫星

(图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院士画册:地学部分册》) 


赵九章(1907.10.15—1968.10.26),气象学家、空间物理学家。籍贯浙江湖州。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8年10月获德国柏林大学博士学位。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卫星设计院院长,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对大气科学、地球物理学和空间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倡导和开拓我国地球科学数学物理化和新技术化的先驱。在气团分析、信风带热力学、大气长波斜压不稳定、大气准定常活动中心、有关带电粒子和外层空间磁场的物理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是奠基性的。先后创立了不少地球科学研究机构,并开辟了许多新研究领域,如气球探空、臭氧观测、海浪观测、云雾物理观测、探空火箭和人造地球卫星等,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对我国地球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被国家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赵九章的治学精神】

1957年,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人造卫星,我国也决定要搞自己的人造卫星。赵九章这位年过半百的气象学家又开始了新的征途:创建我国的空间物理学。1959年,他首先在地球物理研究所组建了以开展空间物理研究为目的的磁暴组,继而筹建等离子体模拟实验室。虽然地磁与空间现象有一定的联系,但对空间物理本身,大部分人包括他自己都比较生疏。为此,赵九章亲临第一线举办讨论班,又当老师又当学生,每个主要成员负责讲授一部分和自己工作有关的基础理论,而他则主讲刚自学的宇宙电动力学。在调研大量文献的过程中,他以普通一兵的姿态和年轻人一起看文献、推导公式,他一旦学到一个新概念,总打电话叫同志到办公室或家里,他家的小黑板也成了讨论和学习的重要工具。

赵九章虽然在学术上很民主,但对公开发表的论文要求很严谨,研究所的一些重要论文送刊前他是要亲自审阅的。当时大气环流数值模拟在国际上刚开始不久,有一位年轻同志利用当时国内很小的计算机做了一个在国内是首次的大气环流数值模拟实验,结果是相当不错的,但模拟的风速按计算机算出的结果写了10.11米/秒。赵九章阅后说,风速的观测误差至少是1米/秒,那么在计算结果中小数点后面还写了两位数,这有什么意义,把一些无用的数字写上去,看上去很严谨,实际上是不科学。从这一个小事可以看到赵九章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年轻人的严格要求。

同时,赵九章在学术上从不固执己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尤其赞赏能在学术见解上驳倒他的学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陶诗言受赵九章指导时,赵九章经常鼓励他提出不同意见。对陶诗言的不同意见赵九章总是认真考虑。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巢纪平写了一篇关于建立中、小尺度大气运动方程组的文章送给赵九章审阅。当时中、小尺度大气运动的研究刚开始,熟悉的人不多,而巢纪平的文章写的过长,体系和条理都不够清晰。两个月后赵九章把巢纪平叫到家里说:“我看第一遍时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想把稿子退给你,一想你还不是那种爱胡说的人,就把稿子放在旁边。放了两个月,又看了第二遍,才清楚你在说什么,当然这是一篇很重要的文章。”关于这篇文章,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大气科学卷)》中写道:“公元1962年,中国巢纪平建立中、小尺度运动方程组。”赵九章这种爱护年轻人、帮助他们成长的精神,至今让巢纪平铭刻在心。

赵九章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科技人才,不少直接受他教导或随他进行科研工作的同志,都对我国气象学、空间科学或其他科学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其中有8位后来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参考文献:

1.宋健主编.两弹一星元勋传[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04.

2.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主编.中国科学院院士画册:地学部分册[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

上一条:“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的故事 | 钱三强
下一条:“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的故事 | 邓稼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