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院史回眸 | 从“科代筹”到中国科学院的成立

在中国科学院院史馆的展厅中,中国科学院筹建的起始位置展示了一幅合影照片,名为“1949年7月13日第一次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筹备会合影”。

1949年7月13日第一次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筹备会合影(图片来源于网络)


照片中人物众多,且装束不一。有些人西装革履,有些人长袍马褂,还有些人头戴解放帽,身穿干部服,此外,里面有许多著名学者,如郭沫若、竺可桢、叶企孙、严济慈、曾昭抡等。

种种现象引人遐想:照片中的人物身份如何,因何齐聚一堂?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如何,为何在中国科学院筹建的过程中占据如此重要的位置?中国科学院从筹建到成立的大致过程又是如何的呢?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回顾中国科学院的筹建过程。

一、中共中央的决策及“科代筹”的召开

1949年3月下旬,中共中央进驻北平后,着手组织新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拟定“共同纲领”,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科学工作者的团体作为人民团体之一,应邀选出代表,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949年5月,在中共中央统战部的领导和组织下,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中国科学社和中华自然科学社等科学团体联合发起召开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简称“科代会”),成立了科代会筹备委员会,推选全国科学界代表参加筹建新中国的政协会议。

1949年7月13日,“科代会”筹委会全体会议(简称“科代筹”)在北平中法大学礼堂召开,与会者有来自全国各地的206位筹备委员。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周恩来在会议上致词,他在讲话时宣布:“不久的将来必须成立为人民所有的科学院”,号召全国科学工作者参加科学院的筹划工作。

这是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公开宣布了科学院的筹建。据筹建科学院的当事人之一钱三强回忆,早在1949年春,中央就有在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统一的科学院作为全国最高科学机构的意图。

这次会议集中了全国科学界的多数精英,包括郭沫若、竺可桢、李宗恩、叶企孙、曾昭抡等20多位1948年当选的“中研院”首批院士,以及周培源、钱三强、钱伟长等约30位后来当选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他们是中国现代第一、二代科学家的中坚,大多西装革履,也有少数人穿长袍马褂(如曾昭抡等)。还有不少来自解放区、根据地从事科技有关工作的干部和党员科学家,如刘鼎、恽子强、陈康白等人。他们大多头戴解放帽,身穿干部服。他们以及前两类人士中的梁希、曾昭抡、袁翰青等,很快就成为新中国科技界的重要领导人物。

科代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事业的开篇,通过这一会议,把全国的科学工作者组织起来,推选了科学界参加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确立了新中国的科学发展方针。而科代筹是“科代会”的重要筹备会议,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就科学院的筹建而言,科代会的筹备为科学院的成立作了思想、舆论和人才上的准备。

二、提出建立国家科学院的提案

1949年7月18日,“科代会”筹备会议全体大会讨论并通过了“科代会”向全国政协会议提出的议案,表达了中国科学界对建立科学院的殷切期望。提案中涉及国家科学院的主要内容如下:

“设立国家科学院,统筹及领导全国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专业,使与生产及科学教育密切配合,科学院并负责审议及奖励全国科学创作、著作及发明,科学院为适应特种需要得设立各种研究机构,此种研究机构发展至相当阶段时,为与生产取得进一步之配合得成立独立机构。”

鉴于上述目的,新的科学院的建立“主要的将是就原有的国家科学研究机构加以整理和改组”,以便“更广泛的团结中国科学研究人才”。

三、起草《建立人民科学院草案》

早在1949年6月中旬,中央就决定由中宣部部长陆定一负责筹备建立科学院,恽子强(时任华北大学工学院副院长,后就任中国科学院第一任党组书记)和丁瓒(中共南方局系统党员,曾任重庆中央卫生实验院心理卫生室主任,后就任中国科学院第一任党组副书记)协助陆定一工作。钱三强(原北平研究院原子学研究所所长)和黄宗甄(原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参与其事。

1949年9月中旬,遵照陆定一的指示,钱三强和丁瓒共同起草了《建立人民科学院草案》(简称“草案”),丁瓒撰写院部任务与组织机构部分,钱三强撰写研究所部分。

他们事先曾听取科学界人士的意见,许多科学家认为过去两大国立研究机构——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存在各自为政、缺少合作,科学研究缺少计划性,未领导全国科学研究工作等缺点,但两家单位有着一定的积累和规模,需要科学院对其整理改组,团结人才。

针对以上情况,《草案》将科学院拟名为“人民科学院”,借以纠正“为科学而科学”的偏向,强调“科学为人民服务”。人民科学院的基本任务,是有计划地利用近代科学成就以服务于工业、农业和国防建设,组织并指导全国的科学研究,提高科学水平。《草案》提出了人民科学院的组织系统,并做了说明。关于研究所的设置,《草案》提出暂时就原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的机构进行调整改组,并对两院的20个研究所做了扼要分析,提出了具体的合并调整意见。

该《草案》勾画了科学院的基本框架,为科学院的筹建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49年9月钱三强等人起草的《建立人民科学院草案》(图片来源于网络)

四、中国科学院成立

1949年9月,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在京召开。会议讨论了科代筹委会的提案,进一步明确了新中国建立后要成立一个国家科学院。

会议拟定了具有临时宪法意义的共同纲领,其中第四十一条和第四十二条规定了普遍的文教精神,第四十三条和第四十四条则确定了科学院的工作范围。

第四十三条规定:“努力发展自然科学,以服务于工业、农业和国防的建设,奖励科学的发明和发现,普及科学知识。”第四十四条规定:“提倡用科学的历史观点,研究和解释历史、经济、政治、文化及国际事务,奖励优秀的社会科学著作。”这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科学发展所确定的基本宗旨,以后也成为了中国科学院的办院方针。中国科学院第一次办院方针内容如下:

“按人民政协共同纲领规定的文教政策,改革过去的科研机构,以期培养科学建设人才,使科学研究真正能够服务于国家的工业、农业、保健和国防事业的建设。”

这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据此在政务院之下设“科学院”,行使管理全国科学研究事业的政府行政职能。它与文化部、教育部、卫生部和出版总署等政府部门同受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的指导。同时,科学院又有别于政府其他各部,它直接领导若干研究所,而不在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设置相应的地方分支管理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系统表(图片来源于网络)

关于科学院的命名,《建立人民科学院草案》曾将科学院拟名为“人民科学院”,政务院第二次会议专门研究和讨论过命名问题,“人民科学院”这一名称未被采用。在政务院下设的各部委中,只有“人民银行”以“人民”相冠。当时各部的名称前面都冠以“中央人民政府”,各委员会(如文教委员会)前冠以“中国人民政府政务院”,只有科学院和人民银行除外,只冠以“中国”二字。科学院最后定名为中国科学院,西名使用Academia Sinica,后为与台湾“中研院”区别,西名改为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并沿用至今。

1949年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任命郭沫若为中国科学院院长,陈伯达、李四光、陶孟和、竺可桢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郭沫若、李四光、陶孟和与竺可桢都是1948年当选的首届中央研究院院士,是国内学术界具有很高声望的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

1949年10月31日,中央人民政府毛泽东主席颁发中国科学院印信给郭沫若院长,信曰:

“一、兹颁发中国科学院铜质印信壹颗,文曰:‘中国科学院印’,希即具领。二、希将启用日期并拓具印模一份,报府备查。”

郭沫若院长手书“遵办”二字并签名。

颁发中国科学院印信的中央人民政府令(图片来源于网络)


1949年11月1日,中央政府各机关正式开始办公,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开始办公,后来即以此日为中国科学院成立日。11月2日上午九时,院办公厅召开第一次“汇报”会议,严济慈、丁瓒、恽子强、严希纯、黄宗甄、汪志华出席。这次会议决定请示郭沫若院长后于当日正式启用中国科学院印信,同日通知各单位“本院即日起正式办公”。

以郭沫若院长等院领导名义发出的中科院开始办公通知(图片来源于网络)


院址最初临时借用东四马大人胡同10号(原科代会办公室);11月23日迁入王府大街9号(原中央研究院房屋);1950年6月23日迁至文津街3号(静生生物调查所原址);1966年迁往西郊友谊宾馆北馆;1970年7月,迁往三里河路52号(原国家科委旧址)迄今。

中国科学院最早的院部办公地——马大人胡同10号(现育群胡同17号)(图片来源于网络)


五、小结

以上简要回顾了中国科学院的筹建过程。

不难发现,“科代会”的筹备,在思想、舆论、人才等方面对中国科学院筹建具有重要意义。在“科代筹”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首次公开披露中国科学院的筹建,首任院长郭沫若也在这次会议上露面。科代会的提案及科代筹备会确立的新中国科学发展方向和任务,与《建立人民科学院草案》中关于建院宗旨、科学院的任务等内容是一致的,如强调与生产实际相配合,科学为人民服务,纠正“为科学而科学”的观念,科学院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这些内容成为了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一些科代会筹委的负责人员,如郭沫若、恽子强、丁瓒、钱三强、黄宗甄等人,参与到科学院的筹建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连科学院最早的办公地也是借的科代筹备会办公处——马大人胡同10号,可见二者关系密切。

中国科学院是在中共中央的决策与支持下成立的。它的成立,宣告中国历史上科学研究全新时代的到来。

参考文献:

1.樊洪业. 《中国科学院编年史:1949-1999》.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9.

2.王扬宗. 《中国科学院六十年(1949-2009)》画册.

3.樊洪业. “中华全国第一次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筹备会”留影. 中国科技史杂志,2013,34(1):74-77.

4.王扬宗. 1949-1950年的科代会:共和国科学事业的开篇. 科学文化评论,2008,5(2):8-36.

5.王扬宗. “科代筹”:党领导共和国科技事业的开篇. 中国科学报:2021-06-09 第1版.

6.樊洪业. 《建立人民科学院草案》的来龙去脉.中国科技史料,2000.21(4):324-332.

7.建立人民科学院草案. 中国科技史料,2000, 21(4):333-338.

8.钱三强,筹建科学院前后我参与的一些事情.中国科学院院刊,1992,第1期.

9.王扬宗. 中国科学院成立日小考,《科苑人》创刊号,2010年11月.

10.姚蜀平. 中国科学院的筹备与建立.中国科技史料,1989,10(3):56-65.

下一条:院史回眸 | 蓝图初画——中科院第一批研究机构成立侧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