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院史回眸 | 中国科学院学部的由来

       中国科学院学部,是中国科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咨询机构。

学部其主要职能和任务:

1.组织院士对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学科发展战略和重大科学技术决策提供咨询,推动科学技术政策和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2.组织院士对重要研究领域、研究计划和研究机构的学术问题,进行评议和指导;

3.组织选举院士和外籍院士;开展学术活动,同国内外学术团体进行交流与合作,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等。

中国科学院学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院士大会,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院士”是各国为科学技术界颁发的最高荣誉,院士制度也是各国科学院体制的一项基本制度。但人们今天所熟知的“院士”,是中国近30年来才有的荣誉称号。在1994年之前,中科院院士还被称为“中科院学部委员”。

一、中国院士制度的起源

中国的院士制度最早可追溯至1928年成立的中央研究院。1935年,中央研究院成立了民国时期我国最高学术评议机构——评议会。1946年,中央研究院决定建立院士制度。1948年,评议会选举产生了第一批中央研究院院士81位,他们是我国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的杰出代表。

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的院士队伍。但是,当时的国民党政权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国立中央研究院于1948年3月召开年会,选举确定了81名中央研究院的首届院士。这是第一次院士会议之后部分院士的合影,地点在南京鸡鸣寺中研院礼堂(北京东路39号,原鸡鸣寺路1号)。


新中国诞生后,1949年11月1日,中国科学院以原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的部分研究所为主要基础建立起来,它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然而,随着新的国家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的成立,原有的院士制度被废止了。

二、中国科学院提出成立

学部的动议

1949年10月新中国建立伊始,政务院在决定正式组建中国科学院时就明确指示,科学院要服务于我国的各项建设事业,组织并指导全国的科学研究以提高中国的科学水平。

1949年11月1日科学院成立以后,随着我国各方面建设的逐步展开,国家对科学院的这个要求也更为迫切。中国科学院在建院初期的几年中虽然也做了许多工作,并取得一定成绩,但在组织机构、领导骨干、领导方法、特别是学术领导上都还远远不能适应国家的需要。为了加强中国共产党对科学事业的领导,中 国科学院还废除了评议会等专家组织,取而代之的是聘任各种学科专门委员。从 1950年到1953年,中国科学院经过调查推荐和协商研究,先后聘任了院内外252 名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学者担任学科专门委员,发挥学术顾问作用。他们对科学院的工作作出了贡献,但由于职能限制,无法起到学术领导的作用。而且这一制度设计的“顾问”定位也不合乎中科院发展的需求。因此,吸收优秀科学家参与中科院的学术领导工作,加强学术领导的力量,理顺科学院的领导体制,不久即是中科院面临的紧迫任务。

为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中国科学院于1953年2月派出以钱三强为团长的访苏代表团,包括知名科学家和领导干部共26人,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学习苏联如何组织和领导科研工作的经验。

代表团访苏回国后,中国科学院党组在1953年11月19日向中央提交了《中国科学院党组关于目前科学院工作的基本情况和今后工作任务给中央的报告》,对苏联科学院的情况做了全面的介绍,特别介绍了苏联的院士制度以及苏联科学院通过学部和学术秘书处进行科学管理的经验,专门提到:

“院士及通讯院士是学术上最高的称号,由院士大会选举,凡取得这种称号的人均受到国家和人民的尊重,这种学术风气在鼓励着科学的不断向前发展”。

报告提出,参照苏联科学工作的先进经验,科学院应分学部领导各所工作,并把院部、学部以及所的学术领导机构建立与充实起来。院对各研究所分学部领导,拟暂分为物理数学化学部、技术科学部、生物地学部、社会科学部等四个学部;学部由所属各所所长及院内外有关专家参加,组成20到50人的委员会;学部委员会设常委会,处理日常工作;学部只管学术领导,不管行政事务。

郭沫若院长在1954年1月28日政务院第204次政务会议上作了《关于中国科学院的基本情况和今后工作任务的报告》,并在同次会议政务院批准了中国科学院建立物理学数学化学部、生物学地学部、技术科学部、社会科学部四个学部的建议措施。中共中央于1954年3月也批准了科学院党组的报告。

建立学部,作为在组织机构上树立学术领导的一条主要措施,就是在上述两个报告中提出来的。

三、筹备学部工作,推选学部委员

两个报告经批准之后,科学院随即为成立学部进行了紧张的筹备工作。1954年4月起,草拟出筹组中国科学院学部的书面文件,开始在科学家中进行座谈和个别交换意见,拟定学部组织的基本原则,讨论学部的工作任务等问题,并提出推选学部委员人选的标准为学术成就、对科学事业的推动作用和忠于人民事业三条。6月,建立了物理学数学化学部、生物学地学部、技术科学部和哲学社会科学部的筹备机构。7月,以郭沫若名义发出645封信函,请院内外有代表性的科学家推荐学部委员候选人,哲学社会科学方面则由科学院提出初步名单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经过认真研究,科学院确定了学部委员人选,并向国务院报送《中国科学院关于筹组学部的经过和召开学部大会的报告》和《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名单》共233人。他们之中,有一大批我国现代科学各学科的奠基人。郭沫若、李四光、竺可桢、茅以升、吴有训、严济慈、冯友兰、金岳霖、贝时璋、华罗庚、钱三强……在20世纪上半叶,正是他们成功地将现代科学移植到中国,才得以建立我国现代科学和技术事业的基础。

1955年5月31日,报告和名单得到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0次会议的批准。至此,成立中国科学院学部的筹备工作遂告完成。

四、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大会

1955年6月1日,党和国家领导人董必武、陈毅、李济深等出席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大会开幕式。郭沫若院长致开幕词。

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大会于1955年6月1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董必武、陈毅、陆定一、李济深等出席大会并讲话,指出中国科学院学部的成立“是我国科学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它的意义在于全国科学的学术领导中心已经建立起来”,“标志着我国科学事业发展中的新阶段的开始”。

陈毅说:“将来设立院士、副院士制度后,院士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构,由它选举院长副院长。我们现在是先搞思想改造,再搞学部,然后到院士制度。”

1955年6月7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大会上作重要讲话

周恩来在讲话中指出,从宪法通过以后,中国科学院已不是国务院的组成机构,而成为独立的学术研究和领导机构。周恩来鼓励中国科学工作者要团结起来,学习世界各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努力提高科学研究工作的水平,为实现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而奋斗。

这次学部委员会在选举前经过了过渡步骤、民主评议和政府批准。现在是个过渡,过一个时期后,经过学部委员制走向院士制度,这又是一个组织上的过渡,这样逐步提高。

1955年6月2日,郭沫若院长在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大会上作工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致开幕词,并作关于中国科学院工作的报告。报告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科学院的10项重点工作:

1.原子能和平利用的研究;

2.配合新钢铁基地的设计研究;

3.石油地质和石油问题的研究;

4.地震的研究;

5.配合流域规划进行调查研究;

6.热带植物源的调查和研究;

7.中国自然区划和经济区划的研究;

8.抗生素的研究;

9.我国过渡时期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

10.我国近代、现代史和近代、现代思想史的研究。

这次大会总结了5年来科学工作的基本经验,明确提出了今后科学工作的方针任务及应采取的主要措施。建立了学术领导机构,加强了中国科学院的领导。通过这次会议,到会的科学家对党和政府的政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增进了科学家的团结。

小结

中国科学院学部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科学事业发展中的一个新阶段的开始。虽然没能直接建立院士制度,但从这次大会开始,全国各方面的优秀科学家正式参加了中国科学院的学术领导工作,也就是说全国的科学研究工作将进一步形成为一个统一的学术领导中心,这在中国科学事业上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事件,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宋振能.中国科学院学部历史概况.中国科学院院刊,1990,(03):273-280.

2.庆祝中国科学院学部的成立.科学通报,1955,(06):2-3.

3.周光召.任重道远不负厚望——纪念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四十周年.中国科学院院刊,1995,(02):112-114.

4.白湘.现代翰林——中国科学院学部春秋.中国科技信息,1998,(Z2):24-28.

5.张玉台.蓬勃发展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中国科学院院刊,1994,(04):299-302.

6.丁佳.学部管科研:开创新的学术领导体制.中国科学报,2015-05-19第001版.

7.王扬宗.中科院学部:科技强国六十年.科学新闻,2015,(10):8-19.

8.韦莉莉.中国科学院学部性质职能演变探究.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6,(01):35-46.

9.甘晓.从“学部委员”到“院士”:院士制度走向荣誉.中国科学报, 2015-06-02 第1版.

10.王扬宗.从学部委员到院士制度.科学文化评论,2015,12,(03):69-84.

11.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大会.中国科学院学部网站.[2009-08-10].https://

www.cas.cn/xb/ysdh/200908/t20090810_2355202.shtml.

上一条:院史回眸 | 机构肇建——中科院第一批研究机构成立侧记(下)
下一条:院士回眸 |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科学院留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