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分院是中国科学院成立的第一个分院。1951年,应东北人民政府要求,中国科学院决定设立东北分院。在接收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的相关研究机构的基础上,中国科学院调集北京、上海相关研究力量,于1952年8月28日正式成立东北分院。东北分院的筹建和发展,加强了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方面的力量。
一、金鸡报捷,始自东北
东北地区解放较早,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基础比较雄厚。建国初期,党中央对东北的要求是,尽快形成重要的工业基地,进一步支援全国的建设。当时苏联援助建设的156项骨干企业,将近一半安排在东北,这就越发显得科学技术力量薄弱,难以适应建设的需要。
中国科学院甫一成立,就与有关部门商讨支援东北建设的问题。1951年4月中旬至5月初,中科院派出代表团赴东北考察,由副院长吴有训率领,主要探讨科学院与东北地区科研机构建立工作联系的问题。鉴于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希望科学院在东北设立分院,同年6月9日,院长会议在听取吴有训的报告后,决定筹建东北分院。
1952年8月28日,东北分院在沈阳正式成立,由严济慈任院长,恽子强任副院长,武衡任秘书长。从性质来看,东北分院为东北人民政府的一个组成单位,同时也为中国科学院的地方分院,在领导关系上接受东北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院的双重领导。分院下属各研究所名称均冠以“中国科学院”而不加“东北分院”,以示科学研究上的全国性的统一领导。东北分院的预算列入东北人民政府预算内。
1953年12月,东北分院院长严济慈(左)和恽子强(右)在沈阳东北分院(图片来源于网络)
东北分院的任务为:巩固与发展东北科学研究事业,并努力与全国科学工作相沟通,使科学研究与实际需要密切结合,真正能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
二、机构设立,学科发展
东北分院有关机构的设置,首先是接收和整合原有机构。1952年10月,原属东北工业部的东北科学研究所(系在伪满大陆科学院废墟上组建)改为中国科学院长春综合研究所;同年,东北科学研究所大连分所改称中国科学院工业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工业化学研究所(图片来源于网络)
除接收原有机构外,亦有新设。如1951年既已在北京展开筹备工作的金属研究所,决定迁往沈阳成立。该所由金属研究所筹备处和东北科学研究所的机械、矿冶部分人员合并组建,于1953年1月23日通知成立,李薰担任所长。金属研究所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学院新创建的首批研究所之一。其后,东北分院又相继成立了仪器馆、土木建筑所、林业土壤所。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图片来源于网络)
东北科学研究所在化学化工方面原有一定基础,为了更充分发挥上海物理化学研究所在服务经济建设方面的作用,院决定将上海物理化学研究所迁到长春,两所互相补充,相得益彰。上海物理化学研究所吴学周所长专程来长春参观,也认为两所合并能发挥更大作用。吴学周与严济慈是南京、东大的同学,二人在两所合并中做了大量的工作。1952年秋,上海物理化学研究所迁所顺利完成,并于1954年实现合并,正式更名为“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这些逐步建立起来的研究所密切结合东北实际生产建设的需要,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为东北工业的恢复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与国家建设结合起来
1952年10月,东北分院召开第一次科学计划工作会议。会议明确了东北分院的五年计划:
“结合东北区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及东北各所的基础条件,预计5年内以下述几个方面为发展重点,即钢铁、有色金属、窑业、采矿选矿、机械动力、机械制造、食品制造、电力、石油、人造橡胶、塑料、纤维化学、无机化学、大豆化学、土木建筑、林业等。”
严济慈对东北分院科研工作的“五年计划”提出几点意见,其中明确指出,东北各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的专业研究所,不仅要为东北经济建设服务,还要研究全国的有关课题;要与东北各产业部门的研究机构密切合作,交流经验;要让分院的科研工作更符合国家建设的要求。
与国家建设结合起来,是东北分院设立的初衷,各研究所在相关领域也取得了重要成绩。例如金属研究所组织人员下厂协作攻坚,为鞍钢、抚钢、本钢等钢铁企业解决了一批重大课题。大连石油研究所在合成石油、页岩油的开发方面提出了新工艺、新技术,并积极建立和开展天然石油的基础研究和催化加工炼制等工作,奠定了我国石油工业建设的良好科学基础。光学专家王大珩负责筹建的仪器馆,在1953年熔制出中国历史上第一炉光学玻璃,造出第一台50吨万能材料试验机。
1954年,中央决定撤销大区建制,东北分院相应撤销,中国科学院在沈阳设立办事处,原东北分院下属各单位由院直接负责领导。严济慈曾这样满怀深情的回忆他在东北分院的工作:“解放战争三年,金鸡报捷,始自东北;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新中国的工业与科研,也可以说是在东北首唱建设之歌”。东北分院虽然存续时间不长,但为东北地区科研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中国科学院积累了相关制度经验。
参考文献
1. 樊洪业:《中国科学院编年史:1949-1999》,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9年
2. 王扬宗:《中国科学院院属单位简史》(第一卷·上册),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年
3. 武衡主编:《东北区科学技术发展史资料(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初期 科研管理卷)》,北京:中国学术出版社,1986年
4. 严武光、严陆光:《严济慈与中国科学界》,柳怀祖、边东子、蔡恒胜:《中关村纪事》,2021年
5. 武衡:《科技战线五十年》,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1年
6. 武衡:《良师益友严济慈》,《东阳文史资料》第14辑《严济慈专辑》,198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