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院史回眸 | 中国科学院早期研究实习员的招收和培养

一、招收

培养研究实习员,是中国科学院建院后培养初级研究人员的一条重要途径。为吸纳优秀青年人才到院做研究实习员,中国科学院于1950年进行了招考。这次招考共有45人报名,考试于11月19-20 日在北京、南京、上海同时举行。这是中国科学院建院后首次招考研究实习员。考试分政治、业务及外语3科,试题分别由院办公厅副主任恽子强、院内有关研究所及北京大学外语系冯至等教授拟订。除应用物理所在业务试场内加考口试及实验外,其他各所考试均为笔试。鉴于这次业务试题均较简易,中国科学院采取了严格录取的原则:

①业务科目成绩及格;

②总平均分数在70分以上;

③政治上无问题者。

结果,考试成绩符合前两项标准者只有3人。

1951年6月至8月,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机构与中央教育部所属高等学校研究部,联合招收了研究实习员和研究生。招收对象主要是高校应届毕业的优秀学生。招收名额共500名,其中中国科学院计划招收研究实习员 100 名。为了不妨碍当年大学生统一分配工作的进行,并保证招生质量,中央人事部、中国科学院、中央教育部及所属高校代表于6月7日在北京组织成立招收委员会。委员会设立了由分布于理、工、农、文史、政法、财经6大学科的15个组的52位专家组成的各科审查小组,其中20位委员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占委员总数的38.5%。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与院内知名科学家华罗庚、钱三强、张沛霖、朱弘复、荣孟源、丁瓒分别出任地质地理测量、数学、物理、采矿冶金、农科、文史、心理组召集人。

6月11日,中国科学院与中央教育部联合发布 《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机构、中央教育部所属高等学校研究部一九五一年暑期招收研究实习员、研究生办法》,规定:“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机构与中央教育部所属高等学校研究部为培养科学研究人才和高等学校的师资,招收各科研究实习员、各校研究生。〞这个办法的发布标志着新中国研究生的招生工作开始由少数高校分散进行向全国统一计划招生转变,意味着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实习员的招收工作进入国家统一招生的轨道。

这次的招收工作采用由学生所在高校负责推荐保送,招生委员会审查录取的办法;要求被推荐保送者思想进步、历史清楚、身体健康、学业优良,有一定的研究能力与培养前途。据统计,有484人被推荐保送,审查后共录取276人。中国科学院录取95人。

1952年,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机构与中央教育部所属高等学校研究部继续联合招收研究实习员和研究生。6月7日,中央人事部和教育部联合发出《中央人事部、中央教育部关于从高等学校一九五二年暑期毕业生中选拔研究实习员、研究生的通知》。为有效地进行选拔工作,中国科学院与中央教育部、人事部、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派出工作人员组成了 “选拔研究实习员、研究生工作组”。这次采用审核保送的办法选拔,对被保送者的要求条件与 1951 年相同。但这次首先注重的是政治质量。为便于工作的进行,工作组根据选拔总额,规定了若干高校应保送的名额;为保证选拔名额,规定保送学校的保送名额应超过规定名额的30%。按计划将选拔 364人,其中研究实习员 150人,研究生214 人。

自1953年起,这种以同样的方法联合招收或选拔研究实习员、研究生的工作就中止了。不过,中国科学院还通过国家分配或其他形式继续吸纳大学毕业生到院中做研究实习员,并将他们作为研究人员的组成部分。

1954年,中国科学院工业化学研究所的“我们如何制订研究实习员的培养计划”

二、培养

中国科学院建院初期,培养研究实习员的方式是多样的。大部分研究所主要采取在工作中培养的方式。有些研究所则通过举办学术报告会、文献报告会,或开设基础理论课,要求研究实习员到院外听课,来充实和提高他们的基础训练。少数研究所采取了个別辅导的方式对研究实习员进行培养。那时,许多研究所都为研究实习员安排了导师,由导师负责指导他们的学习和工作。这种“导师”对许多研究实习员的成长起到了重要作用。1950年5月,中国科学院生理生化研究所成立,43岁的王应睐被任命为分管生物化学工作的副所长。王应睐对生理生化研究所的研究实习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基础训练。外语知识方面,新进所的研究实习员,“都得自学一本国际上最新的生化专著《动态生化》(Baldwin: Dymamic Aspect of Biochemistry),这样既可以提高英文阅读水平,又能全面掌握最新生化基础知识”。从1952年开始,生理生化研究所还开设专门的生化课程,由沈昭文、邹承鲁等高级研究人员主讲。上完基本的课程后,研究实习员得以进实验室参加实际工作。实行明确的导师制,让作为导师的高级研究人员通过实际工作来训练他们。比如,1957年许根俊从复旦大学化学系毕业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课程训练,进人邹承鲁的酶学实验室,在实验中学习生化知识。在导师邹承鲁的指导下,他的第一个工作是“包含两个中间物的动力学研究”。20世纪50年代在力学研究所任研究实习员的谈庆明1981年回忆说,他进所后,组织就指定了导师。导师根据科学事业发展需要和他们的基础知识水平,为他们确定了专业和培养目标,制定了三年和五年的培养计划。他们前两年学习任务较重,不仅上基础课,而且要做文献总结。后来还参加讨论班,大家轮流作报告,在讨论班上,导师的发言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导师对他们的科研课题小结,总是逐字逐句地改,从逻辑、层次到有效数字,均严加指正。在导师的指导下,他们“稳步前进”。

1954年下半年,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处检查了华东、东北和北京等地研究所(包括天文台、工作站等)培养科学干部(主要包括培养研究实习员)的情况,在华东地区,重点检查了植物生理所、土壤所、冶金陶瓷所、有机化学所、紫金山天文台(包括佘山、徐家汇两观测台)等单位。检查结果表明,植物生理所生化组、有机化学所抗生素组、药物所药物组、冶金陶瓷所物理冶金组培养科学干部的情况较好。它们基本都注意发挥被培养者的独立思考能力,并给予适当帮助和指导;同时能及时解决困难,指出关键。在东北地区,重点检查了金属所、应用化学所、机械电机所,其中金属所和应用化学所的培养科学干部的工作分别是正规和基本正规的。前者有一定的辅导力量,重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训练,让被培养者读大学基本课程和听课;后者辅导力量未完全发挥,但也重视提高被培养者的基本理论。

在北京地区,学术秘书处共检查16个研究所。这些研究所对研究实习员的培养,主要采取在工作中培养的方式,其次是让他们到大学补课,个别的是以在所内讲课的方式培养的。其中培养成绩较好的所包括古脊椎动物研究室和地球物理所中期预报组等。前者不仅组织了为期4个月的系统基础理论学习,而且对学习目的要求明确,并组织20多个报告;后者的领导工作好,计划具体,要求明确,能抓住关键性的问题,加以指导及解決。语言所陆志韦领导的文字政策组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让被培养者放手摸索,遇有好经验即试验推广,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另外,数学所对选拔到所的研究实习员制定了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具体措施,由所长华罗庚和一些资历较深的研究员及副研究员为他们授课,并开设了线性代数与群论、微分方程、数论、傅里叶积分、泛函分析、拓扑学等讨论班。该所在研究实习员培养方 面亦较有成效。

由于一批研究所培养研究实习员情况较好,随后几年,中国科学院科研力量不平衡和大部分机构科研力量十分薄弱的情况有所改善,一些专业的基础有所加强。1955年初步建立研究生教育制度后,中国科学院并没有停止研究实习员的培养工作,而是仍将它作为科研人才培养工作的一个重点。 

参考文献

[1]张藜等.中国科学院教育发展史[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中国科学院工业化学研究所.我们如何制订研究实习员的培养计划[J].科学通报,1954(06):50-52.

[3]陈念宁,谢勇.中国科学院高等教育办学历史回顾与评析[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36(01):97-103.

[4]王颖,刁丽颖,苗海霞.科研机构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演变剖析——以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所为例[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0(06):1-6.

[5]郭金海.中国科学院与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奠基(1949—1956)[J].科技导报,2019,37(18):109-122.

[6]杨小华,熊卫民.王应睐与中国现代生物化学人才[J].科学文化评论,2015,12(04):94-110.


上一条:院史回眸 | 学部委员回忆12年科技规划工作
下一条:院史回眸 | 1950年代归国留美学人的故事——葛庭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