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院史回眸 | “四大紧急措施”与研究机构发展

      在制定国家“十二年科学技术远景规划”的过程中,为了发展无线电电子学、自动化、半导体和计算技术这四个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具有关键作用的新学科领域,使其在短时期内改变现状,接近国际水平,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提出《发展计算技术、半导体技术、无线电电子学、自动学和远距离操纵技术的紧急措施方案》(简称“四大紧急措施”),国务院批准由科学院迅速集中科技力量,着手筹建有关研究机构。

一、“四大紧急措施”

“十二年科学技术远景规划”是一个全面的科学规划,照顾到了科学发展的方方面面。据吴明瑜回忆,十二年规划的工作从1956年2月开始,到7月基本完成,除了总纲之外,57项任务,每一个任务都有一本任务说明书。张劲夫带着规划形成的600余万字的材料向周总理汇报时,总理问了一个问题:“你们感觉最迫切需要国务院采取特别的措施、特别加以支持的是什么”。

当时规划中最重要的内容,在军工方面,导弹是由国防部五院负责,原子弹是由三机部(后来的二机部)负责。除此之外,亟须填补国内空白而又能直接服务于“两弹”的是什么?张劲夫在十二年科学规划委员会专家未散之前,集中了一批新技术领域的专家,如钱学森、钱伟长、罗沛霖、黄昆、王守武、马大猷等,组成了一个二三十人的小组,何祚庥任小组秘书。根据小组专家研究讨论,形成了《发展计算技术、半导体技术、无线电电子学、自动学和远距离操纵技术的紧急措施方案》,简称“四大紧急措施”。

方案上报国务院后,中央认为符合“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战略方针,立即批准。而实施“四大紧急措施”的艰巨任务,就交由中国科学院承担,要求中国科学院迅速集中科技力量,着手筹建有关研究机构。

二、“先集中攻关,后分散发展”

1956年7月28日,第20次院务常务会议决定成立计算技术研究所、自动化及远距离操纵研究所以及电子学研究所的筹备委员会,华罗庚、钱伟长、李强分别任这三个筹委会的主任。半导体方面还没有充分的估计,先在应用物理研究所建立半导体物理研究小组,由王守武负责。

根据1956年中国科学院年报,三个筹委会的具体人员名单如下:

筹委会具体人员名单:

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主任华罗庚,副主任何津、王正、阎沛霖,委员蒋士騛、吴几康、周寿宪、范新弼、徐献瑜、夏培肃、张效祥

自动化及远距离操纵研究所筹备委员会:主任钱伟长,副主任钱钟韩、沈尚贤、武汝扬,委员朱物华、郎士俊、钟士模、陆元九、夏光韦、钱学森、屠善澄、疏松桂、童世璜、朱培基

电子学研究所筹备委员会:主任李强,副主任顾德欢、孟昭英、马大猷、陈芳允,委员闵乃大、罗沛霖、周国铨、钱文极、陈芳允、张恩虬、毛振琮、黄武汉、应崇福、杨龙生

当时的筹建工作,采取“先集中攻关,后分散发展”的方针,也就是说,除了把科学院现有的这几个学科的有关研究人员集中到这几个研究单位以外,还从产业部门和高等学校调集有关学科的研究人员,集全国精英的力量开展筹建工作。如计算所筹委会,当时,国内懂计算机的专业人员很少,计算所筹委会集中了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十局(后来的四机部)、军委总参三部、国防五院(后来的七机部)和高等院校几个方面干练的科技力量,全国大协作,共同开拓我国计算技术事业。

当时中国科学院在中关村地区的大楼还没有落成,周总理亲自决定从西苑大旅社(现西苑饭店)拨了三座楼给中国科学院使用,计算所、电子所筹委会都设于此,作为临时的办公地点。


计算所筹建时期办公地址--西苑大旅社3号楼(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大力推进机构发展

在中央的支持下,“三所一室”的筹备工作推进的相对顺利。譬如筹备工作中最重要的人才问题,当时的解决办法是优先从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里面留选,每个所一百名左右。1956年9月,从东北工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大、天津大学、华中工学院等高等院校分配了42名大学毕业生到自动化所。我国第一台10万次/秒以上晶体管计算机“109丙机”的体系结构设计负责人和管理程序总体设计负责人高庆狮,就是这个时候从北大分配到计算所的毕业生之一。

除了应届毕业生,科学院还整建制地调动相关人员,大力推进新机构发展。1956年11月23日,院决定将原中科院长春机械电机研究所自动化研究室疏松桂等33名科技人员调到北京自动化及远距离操纵研究所工作,其中副研究员4人,助理研究院7人,研究实习员20人,技术员2人。

根据1957年5月吴有训副院长的报告,计算所建所的筹备工作,除集中人员外,“北京大学的计算数学专业和清华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均在按计划配合进行”;“1956年10月,开办了为期一年的训练班”,并派遣了高级研究人员至苏联学习考察。半导体研究方面,应用物理研究所已筹建了半导体研究室,围绕试制锗晶体管的中心任务完成了实验设备的部署,并派出研究人员赴苏联考察学习。到1956年底,计算所筹备委员会已集中了314人,组建了计算机整机、元件电路、计算数学三个研究室。自动化所也组成了六个研究组,工作人员达到115人。


自动化所筹建时期所在地,后为中国科学院建筑设计院(图片来源于网络)


四、小结

上述研究机构的建立,是中国科学院落实“四大紧急措施”的具体成果之一。相关的历史实践说明,“四大紧急措施”和相关研究机构的建立发展,为中国科学院乃至中国在计算技术、自动化、电子学、半导体以及一系列有关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工业和国防现代化提供了必要的科学技术条件。


【参考文献】

1.   樊洪业:《中国科学院编年史:1949-1999》,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9年

2.   王扬宗:《中国科学院院属单位简史》(第一卷·上册),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年

3.   吴明瑜口述;杨小林整理:《科技政策研究三十年——吴明瑜口述自传》,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5年

4.   中国科学院办公厅编:《中国科学院年报》(1956年)

5.   中国科学院办公厅编:《中国科学院年报》(1957年)

上一条:院史回眸 | 1950年代归国留美学人的故事——林兰英
下一条:院史回眸 | 学部工作与“十二年科技规划”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