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院史回眸 | 1950年代归国留美学人的故事——华罗庚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一批怀抱科学救国理想的留美学者和学生,放弃在美国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经历了艰难的历程回到新中国,为祖国的科技事业修桥铺路,做出不可替代的开拓性贡献。他们就是1950年代归国留美学人。本期推文将为大家介绍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

一、华罗庚简介

华罗庚(1910.11.12—1985.6.12),祖籍江苏丹阳,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被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新中国数学和计算机领域的开拓者。1924年,华罗庚从金坛县立初级中学毕业;1931年,被调入清华大学数学系工作;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1938年,被聘为西南联大教授;1946年应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邀请任研究员;1948年担任伊利诺伊大学教授;1950年回国,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数理化学部委员和学部副主任、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主任和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和首届学部主席团成员等职,还担任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全国政协副主席。

华罗庚院士(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受聘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终身教授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1930年,身为金坛中学庶务员的华罗庚,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轰动了当时的中国数学界,受到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的青睐。1931年,华罗庚进入清华园,从此正式踏上潜心治学的道路。

1936年夏,已是清华大学教授的华罗庚受到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的资助,赴英国剑桥大学学习。留英期间,华罗庚主要研究堆垒素数论,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1937年“七七事变”后,华罗庚心系祖国,放弃了继续在国外攀登数学高峰的机会,提前整理行装。翌年,他回到祖国,在西南联合大学担任教授,并兼任中央研究院院士和资源委员会专门委员。

1946年秋, 华罗庚应普林斯顿大学魏尔教授的邀请,从黄浦江畔乘坐“美格将军号”轮船赴美访问,同行的有李政道、朱光亚、唐敖庆等。在美期间,华罗庚曾担任普林斯顿大学客座讲师,并于1948年被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聘为终身教授。这一时期,他研究的范围扩大到多复变函数论,自守函数和矩阵几何。


1946年,华罗庚在普林斯顿参加国际数学领域的盛会(第一排最右为华罗庚)(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发表致留美学生的公开信

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时,华罗庚已是蜚声中外的著名数学家,学术进展顺利,生活安逸舒适。但是华罗庚并没有在美国久居之意,他时刻牵挂着祖国,毅然放弃了伊利诺伊大学终身教授的职务,舍弃美国的优渥生活,带着妻儿踏上了归途。

1950年,华罗庚乘坐“克利夫兰总统号”到达香港。在港期间,他写了一封致留美学生的公开信,通过新华社向全世界播发,动员留美学生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他写道:

“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朋友们,我们都在有为之年,如果我们迟早要回去,何不早回去,把我们的精力都用之于有用之所呢?总之,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

这封信通过无线电波传遍世界,感动了万千海外华夏学子,为新中国唤回大批留学人才。

1950年3月16日,华罗庚一家乘火车抵达北京。


1950年2月,在归国的邮轮上与旅客合影(后排左二为华罗庚)(图片来源于网络)

四、开拓新中国的数学和计算机领域

回国后,华罗庚为中国的数学科学的研究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开拓了我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和应用数学等许多方面的研究,一生留下了150篇论文、10部专著,其中8部为国外翻译出版并列入20世纪数学的经典著作之列。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因此将华罗庚列为88个当代数学伟人之一,美国著名数学家贝特曼也称他为“中国的爱因斯坦,足以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的院士”。

华罗庚不仅个人学术研究硕果累累,更为中国数学事业提出了“创造自主的数学研究”的战略构想,绘制了包括纯粹数学各分支、应用数学的各个方面以及计算数学和计算技术的发展在内的“三部曲”蓝图,极大促进了我国数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也为我国计算机科学发展作出了重要的开创性贡献。

1958年以后,华罗庚连续近20年深入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奔赴工厂、矿山和工地,与工人、农民同吃同住,撰写通俗读物,讲解优选法与统筹法(简称“双法”),帮助解决了大量实际生产中的难题,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华罗庚除致力于数学研究外,还非常注意发现和培养有志于献身数学科学的青年人。在华罗庚的培养下,数学领域不断涌现出出类拔萃的人才。他的学生中,万哲先在代数方面有成就,陆启铿在函数论方面有创造,王元、陈景润等人在数论方面有重要贡献。华罗庚还仿照苏联模式,倡导在中国举办中学生数学竞赛活动,为中国数学事业储蓄后备力量。

1978年,在数学理论和应用上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励的数学家杨乐、张广厚、华罗庚、陈景润、陈德泉(从左至右)(图片来源于网络)

五、小结

作为1950年代归国的留美学人,华罗庚赴美讲学,受聘为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终身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他携妻儿回国,途中写下了感召海外学子归国的公开信,归国后成为了新中国数学和计算机领域的开拓者。


参考文献:

1. 侯祥麟,罗沛霖,师昌绪等口述. 王德禄,杜开昔访问. 王德禄,高颖,程宏等整理. 1950年代归国留美科学家访谈录[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13.

2. 华罗庚:创造自主的数学研究,学习时报[N], 2022-06-08.

3. 顾迈南. 华罗庚[A]. 王樵裕编. 中国当代科学家传[C]. 北京:知识出版社, 1983.

4. 中国科学院学部网站:http://casad.cas.cn/sourcedb_ad_cas/zw2/ysxx/ygysmd/200906/t20090624_1810068.html


上一条:院史回眸 | 中国科学院首届研究生招考
下一条:院史回眸 | 建院初期的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工作